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外星人後裔 – 馬雅族】第一章 未解決的問題 – 馬雅族是外太空移民

馬雅的神秘

馬雅人是怎樣的一種人?馬雅族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

對這個奇異民族的文化,只要略加觀察,即可發現他們不同於美洲紅人(American Indian)的其他種族。

馬雅族有它自己獨特的特徵。他們的神祇,既非其他印第安人的神祇,和阿芝特克、杜克特克、印加等族等神祇也毫無關係。

一如所知,中美洲其他種族等神祇,都反映出崇拜者等精神趨尚,以嗜血的習慣和好戰的性格見稱。然而,馬雅族雖然在這樣野蠻好戰的強鄰包圍威脅之下,考古學家卻沒有在他們的壁畫中發現戰爭場面的描繪,同時,在馬雅的古城或村落遺跡中,也「幾乎沒有類似武器的東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不是出於考古學家們的疏漏,那麼,馬雅族是怎樣保衛他們自己的呢?

馬雅的文字,雖然也用於敍事,但還顯示著其他的神秘性。今天在中美洲,雖有兩百萬以上馬雅人所通用的語言 –– 相信那也是屬於數千個碑文上的語言 –– 但碑文的語言,能夠瞭解到它的意義的,只有極少的一部分而已,蘇俄西伯利亞科學院的電腦機構,曾經費時數年從事碑文的研究,但迄今依然無法解讀。

這方面的專家告訴我們:馬雅族是居住於多雨的熱帶森林,既沒有供車輪(車輛?)輸運的道路,也沒有車輛。然而,他們卻能把巨石人頭像(每個都重達 20噸),從瓜地馬拉的太平洋岸,運到猶加敦半島的前端。在那裏,這個神通廣大的民族,還能在「當地沒有石材」的現實情況下,建造了作為遺跡保存至今的神殿和金字塔等建築。 

最不可思議的是:阿芝特克、印加等族,都敗於反西班牙侵略的戰爭,而馬雅族卻拒絕作戰。西班牙的遠征軍總司令柯爾提斯(Hernan Cortes 1485-1548),為甚麼決心避免和馬雅族發生直接的衝突呢?而馬雅族又是怎樣返回森林中的隱匿所,以至於消聲歛跡的呢?

美洲紅人的起源

《現在的說法不夠充分》關於美洲紅人的起源,如果根據一般習知的說法,那是距今約 25,000年前,蒙古人渡過白令海峽,集體遷徙而來的,但是根據最近的種種發現,這種隙說,殊難令人信服。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說明美洲紅人種族中的種種不同之處,諸如文化、語言、性格、頭髮、眼睛的顏色、一般體格等等。同時,也無法說明:具有創造文明等高質素的馬雅,為甚麼要在茂密的叢林以及苦於疫疾而又多雨的森林之中,建造神殿、金字塔之類的建築物?又為甚麼要橫過廣漠無際的荒野,進而越過灼熱的砂漠,向南進發?

這個中美洲的種族,為甚麼要穿出肥沃的密西西比河河谷,而不在那裏營居生息?照理說,那個區域應該可以產生高度的文明,就像中國的黃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的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流域,以及埃及的尼羅河流域所產生的文明一樣。同時,他們的徙居,可說是從相反的南半球的末端 –– 智利 –– 開始的。

此外還有種種說法,諸如:他們的祖先,可能來自其他各洲;中國人、埃及人、腓尼基人、蘇美人、北歐的諾曼人、愛爾蘭的聖者、印度教的教徒、以色列已經滅絕的十支族中的一個支族、又或亞特蘭提斯、穆烏、黎母利亞(信為曾是印度洋上的一大陸)等大陸「已經滅絕的民族」,曾向美洲移民,但是這類移民的說法,任何一說都難於說明錯綜複雜的美洲紅人文化的多樣性。

「牽強附會之說」的根據,大都著重於古代美洲紅人和已存在地球的所有古國之間的接觸的形跡。當然,來自上述古代文化圈的探險家們(既沒携帶羅盤,也沒有六分儀或天體觀測器),偶然也有可能接觸到美洲紅人文化的,但是,在絕大多數情形之下,縱然經過數千年期間,也難於出現這種偶然的情況。托爾‧赫達爾雖然說明這樣的海洋之旅有其可能,但反過來看,這證明了絕大多數這類「瞎闖式」的航海,少有成功的可能。

馬雅族比地球上任何一個民族都優秀進步得多,他們的文明是非常突出的,正因為這樣,他們的起源,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馬雅族到底是來自甚麼地方的呢?若說他們原來就是地球上的人,然而地球上「進化論」式的發展情形,並不適合他們,若說他們來自太陽系中的其他星體,而當前的太空研究卻說明了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之中沒有發達的文明,問題是:是否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這樣?而第十號行星 –– 亦即以一個奇妙的數學公式顯示出它的存在的 X行星 –– 的情形,又是怎麼樣?在這裏,我們必須先說明「波德定律」,就是德國天文學家波德所發明的用以表示太陽與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的公式。設以 r n(打唔到喎⋯)表示太陽至行星之間的距離,則成下列數式:


(實際上,a = 0.4, b = 0.3, n 是:水星 n = -8、金星 n = 0、地球 n = 1、火星 n = 2⋯等整數)

於是,若以太陽系至地球之平均距離為一,則太陽系各行星之計算值如下表:

行星        實際距離        波德定律
水星            0.39                0.4        
金星            0.72                0.7
地球            1.0                  1.0
火星            1.52                1.6
X                ?                    2.8
木星            5.2                  5.2
土星            9.5                10.0
天王星       19.1               19.6
海王星       30.0               38.8

當波德發明這個定律的時候,只知道六個行星,亦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瑟爾爵士,發現了新的行星 –– 天王星,它和太陽系實際的距離,幾乎和波德定律的推算完全一致。及後,天文學家們循著「波德定律」的指引,開始探索火星與木星之間的空間,因為根據 「波德定律」的推算,那個空間應該有一個行星存在。探索結果,雖然沒有發現那樣一個行星,但見到好幾千個碎片式的運行物體,形成了一個小行星帶。

這些小行星群是甚麼東西呢?而它們又是從那裏來的呢?

許多天文學家認為:這個小行星群,是以前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運行,後來又毁滅了的星球 –– ,亦即 X行星的殘存物。有名的科學作家艾札克‧阿希莫夫,推斷這個行星曾是一個比火星還大的星體。冥王星、水星、火星的兩個「月」 –– 加上我們地球的月的本身 –– 都可能是那個不可解的行星的碎片。

發生了甚麼呢?

是由於一個甚麼原因,以巨大的力量,使這個行星爆炸了嗎?然而是一種甚麼力量呢?著名的天文學家指出:縱然使用核子炸彈⋯⋯如果不讓它在行星的中心部位發生爆炸⋯⋯也無法產生那樣大的爆炸威力!這樣的大災變,不是火山爆發或地震那樣地質產的自然災害,不能不令人懷疑到:這個毁滅性的爆炸是人為的,雖然未必是有計劃的行動。

《關於馬雅人紀錄中的爆炸》在許多古代的文明中,古代人在天文觀察上的成就,是非常卓越的。然而中國、埃發、巴比倫,對於這之大爆炸,都沒有留下任何紀錄。不過,這也不足為奇,這些國家雖為文化古國,但她們有文字紀錄的歷史,都只有數千年而已。

要考究馬雅族,不能忘記那些記述從數萬年到數十萬年間的過去與未來的人們,有某一塊馬雅碑族,雖然還只能瞭解其中一部分的意思,但從已知的部分知道那是記載大約四億年前的事件。實際上,因為 X行星的毁滅,曾經給予地球氣候極其嚴重的影響,馬雅族對於這場大災變,似乎知之甚詳。

當馬雅人發現那可能是他們自己最初的根據地 –– 同時也可能是遙遠的太陽系聯絡地的 –– X行星,粉碎為五萬塊以上的火紅碎片紛迸射時,處身異地的他們,該有多麼的驚惶,是甚麼東西發狂了呢?是一種不可知的甚麼力量發揮了它的無窮威力嗎?

這種驚人的破壞力,是人類所從事的破壞無法比擬的,人類縱然費盡心機,百般努力做出一場大破壞,和它比較起來,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印尼的克列卡特亞火山島爆發時的威力,據估計:「是威力最大的氫彈試爆的爆炸力的二十六倍左右」,但是,這和 1478 AD前後愛琴桑特里尼火山島的爆發比較起來,在規模上,僅及它的五分之一而已。然而桑特里尼火山島爆發 –– 威力強於最大威力氫彈一百倍以上 –– 也還沒有使地球成為碎片。

要引起 X行星曾經發生過的大災變,到底需要使用甚麼樣的恐怖能源呢?

馬雅族存在著製造炸藥的配方 –– 那是密藏在人跡不至的原始森林深處那秘密神殿內部的翡翠彫像裡頭。在二次大戰以前,人們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怪談,就像太空旅行、心臟移植、和別的世界的生物接觸⋯⋯等等,同被認為不可能的事。

現在的科學家們,對於這些古老的幻想,已經逐漸另眼相看。地質學家和物理學家們,正在進行一切可獲得的隕石的研究,所謂隕石,就是成為流星、墜進地球大氣層內的 X行星的碎片。

這些隕石,大都含有多量的鈦 –– 是一種比鋼還堅硬,卻比鋼輕 1/2的稀有金屬。奇怪的是,這種鈦,在月球和中南美的山區裡,都有所發現,這該不會是偶然的一致吧!

在數十萬年之前,鐵、鎳、鈦之類的金屬,可能誘使外太空的旅行者不遠「數百光年」的旅程而來到太陽系的東西。馬雅族最初到達太陽系,繼而又來到我們我地球,是否就是為了這些金屬鑛石呢?這個「誘餌」,直到二十世紀的今天,也還在誘惑著他們吧?

馬雅族的居住地,總是在靠近金屬鑛床的地方。這也該不是出於偶然一致吧?

武力外交

1957年10月,蘇俄搶先發射了史潑尼克一號。從此正式進入了太空時代。當然,實際的太空競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次後就開始了的。為甚麼突然地熱中於登陸月球呢?為甚麼瘋狂地想揭開太空的奧秘?這是基於甚麼的動機呢?同時,在世界大戰創痛猶新之際,美俄兩國為何爭攝月球背面照片而不惜付出龐大的費用呢?

太空時代的這兩個大國,在馬雅族的研究上,也作了同樣的努力;不惜耗費時間和經費,這能說是偶然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馬雅的研究,在加利福尼亞、奧克拉荷馬、麻薩諸塞、康乃狄克幾所大學,次第增加了它的重要性。這種日增的關心,宛如和鐵幕內所作的驚人的努力遙相呼應。

早在 1961年,美國就開始嘗試和太陽系彼方的甚麼東西通訊。而俄國人也在泰迪娜‧普羅斯可里亞可夫宣佈馬雅語的判讀工作「發生重大障礙」之後的第三年 –– 亦即 1969年 –– 開始在領土內的高爾基地方收聽通信信號。

美國人和俄國人都同意儲備資源,共同合作從事太空的開發,這是為甚麼呢?

他們從地上和月面上的馬雅碑文 –– 還不能公之於世的碑文 –– 知道了為甚麼嗎?

我們可以相信,美俄兩國至少是為了找尋前述的一些重要問題的答案,而對這個來自外太空的民族展開追踪的工作;這個民族是經過遙遠而遼闊的宇宙空間,遷徙到我們這個屬於太陽系內行星的地球 –– 一個有著豐富鑛藏的星體。

當根據地突然而且不可思議地毁滅飛散在宇宙空間,他們那份失望的心情是可以體會得到的;隨著補給品存量的愈來愈少,他們的恐怖與焦躁(現代學者們稱之為「與時俱增的馬雅族『張強迫觀念』」)也愈來愈甚。(張強迫觀念,我冇打錯字)

他們不得不一個接一個地放棄根據地,而選擇了和他們自己的星球最近似的地球。基於氣候條件的變化,他們放棄了南極大陸最初的基地,在赤道附近尋覓隱棲之所。關於這一徙居,正以世界各民族中的傳說或「世界創造」的神話的形式,廣泛地流傳著。

《結論》一切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一切是否純屬陳腐的歷史 –– 古代的廢墟和被遺忘的人種 –– ?抑或馬雅人的這些紀錄和碑文,含有對未來的重大的警告?

在這個奇妙民族的滄桑史中,存在著有待客觀地進一步詳細調查的甚麼樣重要的東西,否則,美俄兩國將不會每年付出數百萬美元的經費,去從事「馬雅」的研究吧!

我們所持的態度,不是著重於馬雅族曾是甚麼樣的人,而是馬雅族今後當如何。覊旅在地球上的馬雅族,就這樣無所作為地聽其自然嗎?

因此,這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結論,實際上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人類的未來,多半和它的答案有關。

我們相信:現在正努力從事於信號偵收工作的美、俄兩國的科學家們,對於來自我們太陽系的那一邊的信號,不久將能破譯出來。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外星人後裔 – 馬雅族】 The decendents of ancient spaceman - the Mayas by Eric & Craig Umland (翻譯:夏志高)

(懷疑原名係:Mystery of the Ancients - Early Spacemen and the Mayas )

本書為考古學家艾立克‧烏蘭娒德及克雷‧烏蘭娒德合著。

著者列舉數百項「證據」肯定中美的遠古民族 –– 馬雅人在 60萬年以前由 X星抵達地球,由於兩位著者在考古學方面赫赫有名,其所述的論調當非常人可比,而世界其他考古學家們對這項推測予以重大關注,並重新研究其真實性。

譯序

本書為考古學家艾立克‧烏娒蘭德(Eric Umland)及克雷‧烏娒蘭德(Craig Umland)二人合著一書之全譯本。二人均為對考古學造詣甚深之考古學者,現正孜孜不倦於考古發掘。

這本出自兩位名考古學者手筆的書,雖然也是探討太外空人問題的書,但它是以「證據」取勝,它用證據說明今日中美洲的馬雅族是當年(至少在 60萬年前)到地球來採鑛的外太空人的後裔,並且說明他們何以有家歸不得,何以落到被視為停留在石器時代的原始民族,以及他們如何地盼望著來自故鄉行星的救難太空船 ⋯⋯書中所列舉的證據不下百種之多,就舉證之多而論,類書無出其右,但從各個範疇,各個角度所舉的證據,無非為了證明一點,那就是:馬雅族是外太空人的後裔。 

著者敍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數千人崇拜遁跡夏斯達山的黎母利亞人(外太空人的一支),我們是否會因閱讀本書,而相信外太空人和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之上呢?

第一章    :   未解決的問題 –– 馬雅族是外太空移民?
第二章    :   長期計算 –– 外太空人的計算方式
第三章    :   密語的破譯 –– 密語中的太空神秘
第四章    :   金字塔的崇拜 –– 外太空人在地球上的倉庫
第五章    :   車輪的秘密 –– 外太空人不用車輪
第六章    :   侵害的密林 –– 外太空人的家
第七章    :   人類、馬雅族、細菌 –– 細菌戰勝外太空人
第八章    :   小行星群 –– 謎的一部分
第九章    :   月球內側的神秘 –– 外太空人在月球隧道中?
第十章    :   南極大陸的神秘 –– 外太空人初期基地
第十一章:   三個陸沉的大陸 –– 外太空人的三個基地
第十二章:   地球 –– 宇宙的寶庫
第十三章:   馬雅族的威脅 –– 敵乎友乎?




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畫畫 – Pooh and friends(水彩)

Pooh 個頭好大😂

調唔到 piglet嗰種好亮麗嘅粉紅色😌,仲咁深色添⋯

190g 嘅 hot press紙感覺比 cold press同 rough薄好多,摸起嚟好似普通紙咁。

 

Cotman on Saunders Waterford 190g hp 15" x 11"


















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

水彩班 – 玻璃樽

今堂呢個樽複雜過上一堂個玻璃杯好多。

我諗我畫畫真係太慢,次次都堂上畫唔完。

返到屋企先發現自己真係畫得太細(而家梗係簡化返啦),樽裡面好多嘢阿 sir簡化咗,但我睇完示範返埋位,畫畫吓就唔記得要簡化,而係跟咗個圖慢慢雕琢,唉,唔係豪邁嘅人真係冇辦法。

Cotman on Saunders Waterford 300g cp 8" x 12"


我本來最擔心係樽蓋個玻璃球畫得唔夠圓,枝筆一歪就冇得救,好彩順利畫好。

樽底透光位怪怪哋,好似個樽穿咗咁。

阿 sir話有 d位要鬆返開,即係個邊要模糊 d,不過我唔想干擾到個背景,唔鬆喇。



好小心咁起稿,結果完成咗幅畫先發覺液體嘅弧度同個樽唔夾😌

呢幅都畫得幾沮喪,風景真係最 forgiving。



2025年9月6日星期六

水彩班 – 茶壺 and梨

原來每幅畫都只係用好少種顏色,好似今次呢幅,主要都係藍同啡,個梨同布用黃同 yellow orchre。

阿 sir話用邊隻藍都得,我用咗 Prussian blue(因為佢綠綠哋),加 burnt umber。

我畫到個茶壺好啞色,應該係因為我冇留反光位啦,後來同學提咗我,我先擦返少少光位出嚟,但都係唔夠。

壺身加咗好多 burnt umber,乾咗唔知去晒邊,而家同個壺蓋呼應唔到。

塊布同個梨都係用 lemon yellow同 yellow orchre,真係好得意,同樣顏料,唔同比例,效果好唔同。

估唔到塊布畫得幾好。

個梨反光到咁,顯得個茶壺更啞色,個茶壺雖然舊,但係都應該有光位㗎,畫嗰時埋頭苦幹,迷失咗。而家唔改喇,因為壺身加咗好多層色(又係因為深色唔到,我已經好大手筆咁用好濃嘅顏料,乾咗又係變淡),如果又再擦番,都唔知會變咩樣😂

次次都層層疊,疊到似 acrylic多過似水彩😓

Cotman on Saunders Waterford 300g cp 12" x 9.5"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水彩班 – 小溪

呢幅畫喺堂上畫到一塌糊塗,因為,雖然我好認真咁起稿,但後面嗰 n重山坡令我畫畫吓都唔知自己畫緊第幾層,又控制唔到每一層嘅高度,畫到自己好迷失😕

未畫完我就走咗,本來走之前諗住俾阿 sir睇吓有乜要注意,攞住幅畫埋到去,阿 sir幫同學改緊畫,但見佢好豪邁咁撻咗一大撻深色喺幅畫度,我睇到好驚,我真係愈嚟愈驚,愈嚟愈當自己幅畫係寶咁😂,係唔係太自戀?當下我決定唔俾佢睇,收埋幅畫執嘢走。其實都可以睇埋佢點改同學幅畫吖,使乜即刻行開?真係黐咗線😂

幅畫俾我畫得近咗,本來視覺好廣闊,應該係我畫大咗最遠嗰個山,上兩堂阿 sir都講咗,遠嘅山唔要有起伏,但我畫成咁。樹都係,樹頂過唔到遠山,出唔到遠到變細嘅感覺。(呢個係我估嘅)

呢幅畫重點係一層層嘅山坡,用唔同顏色分層,由最遠嘅紫色 tone到最近嘅黃色 tone,彩虹嘅原理。

各層嘅山坡
ultramarine + 紅
ultramarine + Prussian blue + yellow orchre
Prussian blue + yellow orchre
Prussian blue + orange / yellow orchre
cerulean blue + yellow orchre
調出唔同溫度嘅綠

樹主要係 Prussian blue + burnt umber

我要記低,因為我發覺自己唔識決定顏色,唔識調出需要嘅顏色,😅咁都學人畫畫。

幅畫返屋企先完成,千錘百煉修完又修,幾層山坡已經同上面講嘅顏色配搭唔係好同。

倒影用錯色,其實都跟阿 sir教咁調色,但可能比例唔啱啦,乾咗黃咗好多。

Cotman on Saunders Waterford 300g cp 11" x 15"

阿 sir下個月又放兩個星期假去旅行,真係逍遙。

哎,今堂成堂都聞到煙味,我估係看門口嗰個喺房食煙。hmph,聞咗三個鍾,好辛苦,以後佢會唔會繼續食煙?叫佢唔好食會唔會好冇禮貌?同阿 sir講會唔會令佢為難?😕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水彩班 – 玻璃杯

😰直到呢刻先醒覺,點解我竟然會唔填滿個背景?!黐咗咩線?!
但係已經加咗好多層,唔想再加,⋯⋯定係都係加番好?

今堂原圖係一幅畫,我真係唔鍾意臨摹,一幅畫實有 d實際唔存在嘅色塊,原畫作者撻低呢個色塊一定有佢嘅原因同目的,但臨摹嘅就只係為咗跟住畫,尤其是我呢種低手。好似呢幅裡面,張枱左邊嗰塊藍色係乜呢?我上色時都有 d心虛,究竟我畫緊乜?雖然經常都有呢種疑問,但今次呢個疑問好真實😂。我估原作者應該係因為想 balance個畫面,或者要托出一 d嘢,但點解會係呢個藍色?點解係呢個形狀?well,anyways⋯⋯

畫透明嘅玻璃,要用最深嘅顏色。阿 sir特別提我哋要帶黑色,我喺唔肯定屋企有冇黑色嘅情況下,反正人在廣益,唔理咁多買咗先,然而結果唔記得帶去上堂😂,終於問咗阿 sir借😅

畫玻璃,最緊要留白,同埋應該深色嘅地方要夠深色,仲有玻璃同投影唔好有飛白。好彩呢堂改咗用 cold pressed✌ 

杯身花紋太生硬,應該係因為太實在,若隱若現會自然 d。但畫嗰時只擔心 d刻痕留唔到白,都冇理自唔自然。

我用 8K紙,但又唔想畫到個杯太大,變咗令到個投影大咗,起稿時諗住投影 fade out唔畫咁長,都唔知點解會諗住可以咁😌,而家畫面唔係好 balance。

投影裡面嘅色塊唔夠水,唔似係液體嘅投影。我 d畫成日都有『乾』嘅感覺。我都唔知點先可以夠水但顏料又唔變淡色。阿 sir話係因為我 palette裡面 d顏料乾咗,出唔到色,呢兩堂我都預先噴水濕咗 d顏料先,感覺顏色都真係容易咗深到落去。下次再整濕 d睇吓點。

杯邊幾粒反光位形狀怪怪哋,但杯底嗰塊都幾好😁

背景平塗,但點解都咁難?塗到起晒筆痕,係唔係唔夠顏料?係唔係應該開定一大碟夠濃嘅顏料先塗,而唔係逐筆攞色?

呢幅圖好似好簡單,但裡面好多細碎色塊,我畫咗好耐,耐到冇時間去睇阿 sir點評同學,返到屋企埋尾嘅時間同上堂差唔多咁耐,以為畫完,企起身睇吓又搵到地方要執。不過都唔係話而家 perfect,正如唔記得係 miss ho定蘇 sir講,一幅畫係冇畫完㗎,要執一定有得執,唔⋯應該係蘇 sir講嘅,miss ho畫風豪邁,蘇 sir教木顏色,適合執到地老天荒😂,唉,我今次都真係好似畫緊木顏色咁逐 part執㗎😆

Saunders Waterford 300g cp 15" x 11"


~*~*~*~*~*~*~*~*~*~*~*~


局部加咗一層好濃郁嘅黑色,好似好咗,冇咁突兀。橙色部分俾我冚咗,幅畫真身都仲 ok睇到,影相就唔見咗,好似同杯嘅橙色冇咗呼應咁,不過唔加喇,就咁啦。

Saunders Waterford 300g cp 15" x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