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渴望飛行,不只是想在空中飛,而且還想到星辰中飛行,這在古代已表現出來了。四千七百年前的巴比倫『伊他那史詩』就含有『伊他那飛行』的詩句:
『我要帶你到阿努的寶座上去。』老鷹說。他們已飛了一個小時,老鷹又說:『往下看,大地變成了甚麼!』伊他那往下看,看到大地變得像座小山,大海像一口井。他們又飛了一個小時,伊他那再往下看:大地現在像個磨過的石頭,大海像個瓶。三小時後,大地只像個塵埃,大海看不到了。
阿努,巴比倫奧林匹斯山的宙斯神,是天國的主宰,而『天國』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太空。上面這一段太空飛行的描述,精確得就和人離開地球時的情景一樣。
伊他那騎在鷹背上,飛往阿努的寶座(另一個星球嗎?)是否就是史前的例子,或是空想呢,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它呈現了由於距離增加,地球變小的實質觀念。
『此地沒有空氣,其深不可測,黑得就像最暗的夜晚。』這段話是一位太空人對黑暗、無空氣的太空的描述嗎?不是,這是取自埃及『死經』中的句子,有三千五百年之古老!
『伊諾克書』也包含有奇異的章節,這可能就是被主教和法師們視為偽經而加以否定的緣故吧!然而他們的聰明,現在會被懷疑,因為自從『伊諾可書』和死海卷軸以及其他聖經書一道被發現後;當死海卷軸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聖經,可以回溯到西元二世紀,取代十世紀的譯本時,伊諾可書就可以當做很可靠的來源,而被接受了。
底下是一些摘錄的句子:
那兒熱得像火,冷得像冰⋯⋯(14章13節)
我看到發光的地方⋯⋯(17章3節)
而我來到深黑之地⋯⋯(17章6節)
我看到一個深淵⋯⋯(17章11節)
難道這不像是太空的圖像嗎?那是深淵之地,被太陽照到的一方熱得像火,另一邊冷得像冰,它也是太陽、月亮、行星和星星居住的地邊,這是伊諾可說的。他描寫他在星際太空中所見的反應是『恐懼籠罩着我』,最起碼,這位先知的話是相當引人興趣。如果說這些陳述是錯誤的,還有其他假設嗎?
在第二世紀,希臘作家盧西昂到小亞細亞、敍利亞、和埃及訪問,他寫了一本小說『歷史』,描述了在太陽神八號旅程之前的奔月景象:『我們在天空中過了七天和數個夜晚,到第八天,看到空中有個地球,好像一個大而閃亮的圓島,發散著明亮光芒。』
數世紀後,人們還以為月球只是一塊奶酪,學者們一定會譏笑這個地球月亮的觀念。是甚麼使得盧西昂將月球繪成一個天體,而要八天才能到達呢?它只是幻想而已嗎?或是埃及和巴比倫的聰明僧侶的宇宙科學,觸動了他寫這本航向月球的靈感呢?
中國歷史傳說提到后羿,這位堯帝的工程師,很熟悉天文學。在2309 BC,他決定騎天鳥到月球去,這隻鳥告訴他太陽升起,到頂點的精確時間。難道這是太空船的儀器,提供此種資料給史前的太空人嗎?后羿是被『龐大的發光氣體』發射到太空的,這是火紅火箭的噴氣嗎?
后羿飛入太空,在那兒『他無法感覺到太陽的運行』。這個陳述相當重要,因為只有在太空中,人才無法看到太陽的每日運行。
在月球上,這位中國太空人看到『冰狀大地』,在那兒有座『廣寒宮』。他的妻子嫦娥也從事太空旅行。按照古中國的作品描述,她飛到月亮,她發現『發光球體,像玻璃般閃亮,體積大而很冷;月亮上的光來自太陽。』
這是四千三百年前的老故事,却告訴我們月球上的訊息。嫦娥的月球見聞報導是正確的,太陽神十一號太空人發現月球佈滿玻璃狀的土壤,在陰暗的一邊很冷,比我們我兩極還冷。
中國文學家王蔡於第四世紀所編纂的『軼事纂編』,取自更古老的作品,包括了堯帝時期,后羿與嫦娥奔月以後的有趣故事。一艘龐大的船出現在夜晚海上,發著亮光,在白天就消失不見,它能航向月球和星辰,因此稱它為『星辰中的船』或是『月球小艇』。難道這是四千三百年前, 來到此地的太空種族嗎?這艘大船,能飛於天空,航於大海,整整出現十二年。
中國詩人屈原(340 BC - 278 BC),在離騷中有些句子,會使人想到是一段漫長的宇宙旅行: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追,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也許,太空旅行是數世紀來的夢,『路曼曼』,似乎是指太空人在星際太空中做遙遠的航程哩!
中國古書『詩經』提到,當天帝看到罪惡在人間不斷增加,『祂命令鍾氏和李氏切斷地球和空中的交通路線 –– 從此人們不再上上下下了。』難道這不是過去太空之旅的清晰描寫嗎?
經過這麼多世紀以來,我們很難知道古代太空船是用甚麼方法來推進,然而,古波斯伊斯法罕的公共浴池的描述,有助於解開此項神秘。
這個大浴池所提供的熱水,是以特殊的金屬製造的鉗鍋燒熱的,只用一根蠟燭的火焰哩!難道這是一種未知的合金,或是能將燭焰的熱量提高數千倍的神奇機械嗎?
伊朗政府於1962年在德黑蘭出版一本『伊斯法罕』書,承認此種發現對科學上的重要性:『當然,有人已挖開鉗鍋的位置,要找出其秘密,無疑地,奔月火箭的秘密燃料也會發現的。』
世界上談論天文的最古老書藉,是印度的『希坦他』,談到『西達哈』與『維雅哈拉』,也就是哲學家與科學家,他們能夠駕馭地球,『在月之下,在雲之上』。
來自印度的另一本書 –– 蘇特拉哈拉 –– 包含有遙遠過去的神奇描述,當人以太空船飛上天時,『天人』就從空而降。這是遺忘的過去存在著的太空雙線道嗎?
米索大學的哈里維巴教授,寫過一本書『利格維達』,提過遙遠的時代『神祗日常來到地球』,而且有『一些特權的人去過不朽的天堂。』這印度的傳說,支持了黃金時代,和別的世界的交通事實。
古梵文經藉提及『那伽』,意指蛇神,牠住在喜馬拉雅山的地下宮殿中,用發亮的明珠來照明,『那伽』是會飛的生物,經常在天空中飛。『那伽』的觀念在印度人心目中,根深蒂固,而且有關此主題的電影和舞臺劇,總是吸引著印度人。『那伽』的地下宮用鑽石點綴得燦爛非凡。這也許是一種太空基地,照明和空氣調節的神話想像,我們懷疑這個太空站是否仍在那兒。
婆羅門認為『伽魯達』神是一種人鳥,經常旅遊太空,婆羅門認為他經常去月球,甚至到北極星去,這個北極星距我們有五十光年之遠。
五十卷『馬哈哈拉泰』提及過別的星球生物:『無盡的太空,住有完人和神祗;那兒不限制他們愉悅地居住。』
十三世紀的『明智經』,是古印度的宇宙學經典,由西藏學者巴格拜喇嘛編纂的。這本書描述地球上的第一個人是如何被神祗創造出來,這個原始種族有飛天能力,但很不幸,到最後他們失去了在空中旅遊的能力。
這個傳說的姐妹作 –– 『西藏王族譜系』,是十四世紀的文件,但可追溯到第七世紀,這本書沒甚麼突出,只不過二千年前國王統治和重要大事紀而已,但它說到頭七個國王來自星辰,他們能『在空中走』。很明顯地,古西藏人相信來自太空的訪客。
發現於 1961年,蘇俄烏茲別克山脈的岩石繪畫,描述一個很有權威的人,站在被光線包圍的航具裏面,在他四周的人,似乎穿著奇異東西。由於缺乏其他的說明,它似乎可以猜想這個三千年老的繪畫,是描述一具降落的太空火箭,以及穿戴齊全的宇宙人。
八十年前,布雷蕭在澳洲金伯利西邊,李根河的源頭,發現了奇異洞窟繪畫,圖中的男女完全不像土著 –– 事實上,他們都是歐洲人的模樣。
女人有細緻的手、腳和奇異髮飾,一個有鬍子的男人戴著王冠。但是有另一個細長身裁的圖畫却是一個謎,他沒有眼睛、鼻子和嘴巴,他的圓頭像個鋼盔,就像個脖子上繞著帶子的太空盔,鬚狀飾品繞在臂上,一個奇異的橢圓形有兩根東西伸出來。
在這群人之後,是一條蛇,那是土著們遙遠過去的記號,在這記號旁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個馬靴狀物體發著光線。這些都增加了澳洲洞窟繪畫的神秘。
這個圓頭生物,沒有眼睛、鼻子、嘴巴,相當引人興趣,有人認為如果頭盔上伸出來的玩意是天線,而臂上鬚狀物是電線,這麼這個馬靴狀物體不就是個太空船嗎?這個繪畫能使人聯想到澳洲的神秘奎里奎達,她來自何方,沒人曉得,然而奎里奎達的皮膚上覆滿了石英晶體,她會四面八方放出光線,她是過去太空之旅得女太空人嗎?
但是最神秘的就是歐洲人在澳洲大陸的出現,為甚麼單純的澳洲土著會將歐洲人看成是太空人呢?
古人真的和宇宙中別的世界有過接觸嗎?這個問題並不像它看起來那樣的荒唐。巴比倫、埃及、印度和墨西哥的僧侶都有過無法解釋的經驗,而世界各地充滿了星辰天使(生靈)、魔樣的圓圈、星辰的記號、某些無法解釋的公式,這些都是無言的證明。
古代占星家認為十二個黃道宮是天使們的寶座,以現代話來講,是不同階級的超級智慧。他們也有太陽系是單一星球的觀念。而且,古先哲也有宇宙進化的觀念,埃及人、巴比倫人、印尼人、希臘人、中國人都有相同的結論 –– 認為我們行星的進化,是在某個尺度的中間部份。
古典哲學家咸認為每一星辰都有智慧生物。阿契里斯、泰提斯、戴奧多拉斯、克萊西帕斯、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赫賴克拉脫、西塞羅、狄奧佛拉斯塔、辛普利西、麥克羅比斯、普洛克拉斯和普洛汀那斯,甚至早期的教會神父如奧立根、聖奧古斯丁、聖裁布羅斯等人,都有此種觀念,因此,在古代思想家群中,就有現代科學家的觀念 –– 宇宙是有生命的。
從文明露出曙光之時,人類都將行星聯想成神祗和天使,在古希臘、羅馬、巴比倫、埃及和印度,都是一樣。諸神的至尊是宙斯邱比特,其父為時間之神 –– 古羅諾 –– 他手中掌握世界的命運。在古埃及,克羅諾是被崇拜為曼斐斯的普塔哈。在中國,克羅諾(土星)是帝王之星。
由於木星和金星的明亮程度,它們在古代被選為制定法律的依據。但奇怪的是,土星的體積為太陽系中第二大的,僅次於木星,為何古人知道這個事實呢?
難道古代天文知識來自另一個星際文明?此種理論,雖然很牽強,至少在神話學的神秘上,傾出一點希望之光來。
天神下降的故事,俯拾皆是,新約也提過:『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如果天使真是上帝的靈使,他們就不會被設宴款待,然而路德却接待過兩位天使,並待之如上賓,這兩位天使又吃又喝,且具有實質的身體,因此,他們可能就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訪客。
在墨西哥的帕連科,有座繪著奇異記號的墳墓,它描繪著一個圓錐形物體,噴著火焰,一個人俯身向前,手中抓著平衡器。考古學家對這謎樣石彫沒有令人滿意的答覆。在一具馬雅石棺中,繪滿了太陽、月亮、和北極星的位置圖,呈現一幅宇宙圖像。這個墳墓及石棺的日期為 603 AD和 633 AD,在歷史的尺度來看,它們相當接近現代,然而埋在裏頭的僧侶是古代馬雅科學的守護人,他必定希望永遠保存原始歷史上太空火箭的記憶。
墨西哥人心目中的文化肩負人奎則柯特,被認為是從空而降的。他是來自太空的訪客嗎?
阿芝特克人在現在的墨西哥城,留下一個廣場,在那兒時常舉行儀式,帶著翅膀的人,由繩子繫在一個會轉動的十字架上,當他拉繩子,這十字架就會轉動,使這位鳥人飛上空中,有時他們頭朝下,宛如降臨地球的太陽之子,這個地方被西班牙人稱不為『伏拉多』,即『飛行』的意思,這個習俗沿襲迄今。
本世紀也有奇怪的事情發生。美拉尼西亞的『卡哥柯特』是一種土著的奇怪信仰。『卡哥』是『大鳥』帶給這些石器時代居民的人造物品,如刀子、罐裝食物、肥皂、或牙簽。事情發生在 1934年,當美國飛機被迫降落在叢林中,土著們將這事看成神的顯現。直到戰後,他們仍在建築『飛機跑道』,期盼大鳥帶『卡哥』來,他們甚至建了很多像樣的倉庫,準備貯存貨物。他們也見過飛行員的無線電發報機,因此用竹子也做同樣的模型,想和『神祗』保持聯繫哩!
由於基督教的影響,他們就把一些想法透過竹子的『無線電發報機』和耶穌述說。然而,在這些幼稚的信仰之後,他們有一些真實的基本觀點:『大鳥』(飛機)、『大船』(汽艇)、以及『卡哥』(白人的日常用品)。
同樣,在古代,當全然不同的技術人員乘坐太空船在地球上空出現,也會被古人當做『神祗降臨地球』的現象。難道這不是很合理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