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

紅樓夢 28.「人物」詮釋分析的原則 – 臺大開放式課程(歐麗娟教授)

教授在每一課中都強調,不要帶著成見看人物角色,尤其不要以為寶釵虛偽、王夫人不關心愛護園中的少女們、李紈年紀很大等等,要仔細閱讀文本中的描述來分析判斷。

其實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這種成見,我從沒有上面那些看法,因為我沒看得出那麼多呢,除了李紈的年紀,雖說她也才二十歲多,可是在一眾十二、三歲,甚至不夠十歲的人之中,她的年紀也真是大了。

不知道紅樓夢人物的年紀是真實,還是藝術性地誇張了,都才十二、三歲,便那麼懂得人情世故,又懂做詩,真令人汗顏。也許是教育所致,賈府這種家庭,孩子被培養成為家族繼承人,女孩子就算出嫁也是門當戶對的大家族,所以自小便得了解各種人情世故吧。

*~*~*~*~

無論對於小說人物、或是現實中認識的人,首先就是不要被主觀想法影響、不要對人物有預設立場、亦不要輕率地下標籤,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對方。

可是,現實中我們不會知道身邊人物的所有資訊,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確是難於理解,但小說卻不同,作者會為讀者提供足以理解角色的資訊,所以讀者能夠在小說中得到對人性的好奇與探索的體驗。(所以我漸漸發現,自己那麼喜歡看小說,跟文化沒有關係,直接點說,就是「八卦」,身邊人誰會巨細靡遺跟你分享一切?他為甚麼會做這件事?為甚麼有這個想法?你只知道結果,不會知道過程,可是小說卻讓讀者以上帝視角看清看楚。)

5:20 無論是現實中,還是小說中,每個人物都是一個『個人』,法國哲學家 Louis Dumont(還是人類學家?或兩者皆是?)在著作【階序人】所說的『個人』Individualism,有兩種意義:

一是特定的、經驗上的,他的生命史,出身、成長、面對的家庭、教育、社會對他所形成的影響,以致他成為現在的『個人』。

第二種是把『個人』看成是『價值擁有者』,他的存在就是體現某種價值。

讀者很容易會用第二種看法來看書中人物,在紅樓夢而言,讀者會把寶釵看作封建、把黛玉看成反抗禮教,這是因為讀者沒有以作者在書中提供的資訊深入去了解人物的生活空間、人際關係,原因可能是讀者本身的人性、文化傳統和時代的不同。

這種『臉譜式閱讀』,很通常地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形成的一種默契,讀者只關心情節發展,沒有耐性閱讀人物的內心和性格、與其他人物和環境的互動,而作者為了讓讀者容易理解角色和情節,會把情節需要的角色個性刻意展現,就像中國戲劇中的臉譜,生旦淨末丑,是一個『角色』,各有所司,而不是一個『人物』,讀者不需要花時間去理解他的心理變化也能很快理解。

套用到英國小說家 E.M. Forster的人物論,(20:30)第一種是『圓形人物』,這能展現一位小說家的寫作功力、對人性的理解有多深,利用背景刻畫、人物互動,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讓人物活在小說的字裡行間,更能不為書本所限制地活在書本沒描述的部分,也只有『圓形人物』能作悲劇性的表現(雖然有同感,但希望能從教授的課中得到論點,如何有理據地表達出來);而第二種則是『扁平人物』,他的存在是為了烘托圓形人物和劇情的推進。一部缺乏圓形人物的小說,會流於片面,故事變得一目了然,三言兩語就說完,沒有可讀性,也不會令讀者回味;然而,圓形人物也不是愈多愈好,小說畢竟是一種『人為的藝術』,太多的話會令小說結構混亂,也需要扁平人物作為參照以突顯圓形人物。

(所以讀者跟作者需要匹配,不同作者有他自己的目標讀者群,讀者也尋找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小時候喜歡亦舒的小說,可是漸漸感覺她的小說不經看,一本小說大半小時看完,現在看來,是因為其中人物都偏向屬於扁平人物,一出場就知道他的身份、他大概會怎樣反應,看的時候行雲流水,一下子就去到結局了,然後也沒有帶來甚麼思潮迴盪

這種人物的刻劃方法也並不是現代才開始,如明代董復亨:『太史公列傳每於人紕漏處刻畫不肯休,蓋紕漏處,即本人的真精神,所以別於諸人也。』就是從不同角度刻畫人物,不單描述好處也描述壞處,讓讀者對人物有更深入了解。(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把人物描寫得更人性化,令讀者更能投入人物角色的情緒?)(這也是近日男團那麼受追捧的原因,他們是從一個 reality show選拔出來,十多集的節目,觀眾看著他們練習、改進、開心、失望,一路下來,各人因應自己的歷程都有各自的追捧者,已不只是圓形人物,簡直是『球形人物』了)

一個角色在一個情節、一個情境所展現的反應和個性,只是他人格的一部分,所以讀者不要把人物的『人格特質』看成『人格價值』,這樣會把圓形人物看成扁平人物。

35:00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人物有很深的刻劃,令讀者對人物性格的養成和變化「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讀者不單看到人物的特質,也能看到這特質如何形成。

40:00 教授引述美國 biochemist W.P. Jencks的研究說,人格發展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遺傳佔45%,環境35%,其餘20%是前兩者的相互作用。就如小說第二回就有說到,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謬。你我方纔所說的這幾個人,都只怕是那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未可知也。」這正邪兩賦說的就是遺傳那45%。

(如果說人的特質超過一半都來自遺傳,那麼讀者在字裡行間能看到的特質養成也沒多少,反正就是知道來自世家大族的人,自有他們的一套。)

(總而言之,就是:要細看小說裡各種描述,就算是過場,跟故事情節無關,也跟人物性格有關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