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星期日

紅樓夢 3, 4. 神話專題 Ⅰ :女媧補天神話 (一、二) – 臺大開放式課程(歐麗娟教授)

雖然紅樓夢寫的是家族史,可是,作者的背景那麼特殊,他借角色人物表達還是不夠安全,還得假託神話和夢境。
可見封建帝制、極權統治的可怕,想想書局那幾位,……


教授在第一課就提醒我們不要以流言家看宮闈秘事的態度去看紅樓夢,可是以文學的角度又是如何解釋那些奇怪的情節呢?這個我也是帶著期待的。

這一節一開始就進入主題了,也許是前部分被剪成導論的關係。

~*~*~*~*~*~*~

【紅樓夢】不單是以一些神話色彩、神話元素來點染,而是把整個神話的架構挪借過來,以構成整部書的根基。作者把一個已被用得爛熟的神話,精準而全面的有機構成全部都融入他的作品中,更進一步賦以更深的意涵,他吸收了這個傳統的神話資源,也反過來豐富、深化它,所以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層次。

~*~*~*~*~*~*~*~*

書中結合了兩個神話,『女媧補天』和『娥皇女英』,這一節說的是女媧補天。

前五回可知道,神話中的石頭可分為兩大支,分別被用來塑造主要角色。(這幾句我反覆聽了很多次,都是聽不清楚,亦不很明白。)


女媧補天的神話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裡,已被添加了很多文化意涵,這都被曹雪芹運用到他的著作裡。

一〉石頭神話的含意
【走近曹雪芹 –《紅樓夢》心理新詮】作者劉上生:『同時包含自宋玉、司馬遷、董仲書、東方朔以來「士不遇」題材,與蘇軾、辛棄疾等以「補天石被棄」自喻的歷史悲憤。』

文人在儒家文化薰陶下,都懷著讀書進入仕途,為世所用的目標。宋玉的著作《九辯》,開始了中國文學中『悲秋』的傳統,在這以前,秋天在以農立國的中國代表著收成、豐盛和富足,但宋玉在作品中以秋天的大地蕭瑟草木凋零、淒涼寂寞蟲鳥悲鳴抒發他的『士不遇』情懷,其後,世代文人如司馬遷、董仲書等亦發表過懷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悲秋詩文。

女媧補天遺下的一塊石頭,正是懷才而不為世用,也懷著一腔『士不遇』的悲憤,因為這塊石頭不是一般的石頭,是經女媧鍛煉過的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五色石頭中的一塊,可是最後卻被剩了下來,遺留在青埂峰下,然而這石頭已經通靈,心懷補天的意向,就如士子十年窗下苦讀,最後卻不為時用,一樣的有著『士不遇』的鬱鬱不得志。

所以讀這書時要認清楚,這石頭並非我們一般以為的純樸渾沌,相反,它有著追求世俗功名、躍躍欲試的意向。

(有人說石頭是寶玉所佩的玉,並不是幻化成寶玉本人啊。
但我想,在文學表達中,寶玉既然銜玉而生,必定表示人與玉之間是有連繫,甚至是一致的。)

二〉祖父曹寅的影響
曹寅的《楝亭集》的詩中可以看到他對石的鍾愛,尤其《巫岟石歌》:『巫岟石,黝且爛,周老囊中攜一片,狀如猛士剖余肝。……媧皇採煉古所遺,廉角磨礱用不得。或凝白帝前、黃帝後,灕堆倒絕玉疊傾。風熙日曝幾千載,旋渦聚沫之所成。胡乃不生口竅納靈氣,峻嶒骨相搖光晶。嗟哉石,頑而礦,礪刃不發硎,繫舂不舉踵。玡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看來似是這詩啟發曹雪芹以女媧石神話作為故事骨幹,我們亦可看到,石頭造型是『黝且爛』,黑中帶斑爛色彩,並不真是奪目的五色。

~*~*~*~*~*
教授再解說各版本分別,和介紹參考書

~*~*~*~*~*~



教授以 E.M. Forster的 "Aspects of Novel" 介紹我們對小說必須了解的幾點,首先,小說包含了七個層面: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

故事就是以時敘陳述事件,而情節就有著因果關係。
一個故事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就是好故事,可是,一個好『故事』未必能夠在更高更深的心靈層次、哲理層次對讀者產生一種啟示意味,如果『故事』有邏輯和因果關係而引導讀者思考,從而領略其中的人性反應,這就不衹是『故事』,而是上升到『情節』的層次。
(這個說法很有問題,要是讀者如我,衹懂看故事,不想亦不懂思考甚麼因果邏輯,這衹是說我不懂讀小說,不能說這小說缺乏情節啊…,作者很無辜呢,所以下面就會說到怎樣成為一位夠格的讀者…)
Forster說要讀好一本小說,第一,需要有記憶力,記得故事的發展才能思考到它是否合邏輯,從而明白它的因果關係。所以,【紅樓夢】那麼多的人物和故事,我們必須讀得很熟。
第二,需要有智慧,這需要人生歷練,所以,在人生不同階段讀紅樓夢會有不同的體會。
(所以,到了能讀懂紅樓夢,那個人生是不是已經太苦了呢?)

要展開故事和情節,必定要有人物,就算主角不是人類,也是被人格化了,也就是人物,人物有兩種:
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  行為個性單一,幾乎是為一種作用而存在;
圓形人物(round character)– 立體、人性化,隨著情節有不同的行為、展示個性中不同的層次。
很多時讀者看紅樓夢會把人物扁平化,認定誰代表反封建禮教、誰代表專制霸權等等,這會令我們不能好好領略小說的情節和人物豐富的層次。比方說明代以來流行說的『心靈觀』,紅樓夢裡最能表現這一特質的竟然是往往被看成代表著迂腐、拘於禮教的賈敬。(不明白啊,甚麼『心靈觀』呢?人物怎麼表現了出來呢?最重要的是我甚至沒聽得出來是『賈敬』還是『賈政』呢…)

一部小說的好壞,取決於是不是能夠成功塑造圓形人物,可是,扁平人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他的作用是作為一個參照,襯托圓形人物的變化,展現完美的複調。
在紅樓夢裡,焦大、夏金桂、趙姨娘就是扁平人物,他們的出場都衹是為了表達一種性格、製造一種氣氛、達成一種目的。

~*~*~*~*~*

在紅樓夢裡體現石頭神話(女媧補天)的架構

作者把女媧補天的三個層次 – 人、事、物,都融入到作品裡:
人 :女媧 – 母神的崇拜,對主角和家族產生影響的女性,如警幻仙子、賈母、劉姥姥;亂倫的暗示
事 :補天 – 賈府的衰亡、無才補天的悲慟
物 :五色石 – 畸零的處境、堅硬執著

1. 女媧 – 母神

女媧最早出現於《山海經 –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女媧也被尊為大母神,因為她不僅『摶土造人』,即是以泥土製造了人類,也創造了其他的神,其中有十個神,叫『女媧之腸』,傳說中就是女媧的腸臟所化成的。
也許是因為胎兒是在女性腹部孕育出來,而古代對人體器官未有很深切的認識,衹以為腹部裡就是腸,於是那十個神就稱女媧之腸。

女媧造型是人的上半身加上蛇的下半身,俄國文學評論家巴赫金說:『把人、動物、植物各種成份精巧的交織組合在一起,這種怪誕風格大膽打破了生命的界線。』所以生命可以彼此流轉,彼此發生變化,死亡不再是終結,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無限輪迴。換言之,整個宇宙就是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神話中的女媧被設定成蛇的身體,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主要都是因為對生命和生殖的崇拜,而蛇是一種先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生物,能夠觀察到牠們的生殖和生命方面有人們期望的特性,
1. 蛇會蛻皮,在先民看來是死而復生,代表母神的生育創造能力;
2. 蛇來自水,水象徵生命之源,也因為胎兒在母體中被羊水所包圍,跟生命息息相關;(既然連羊水也知道,就不會以為生命由腸而來吧…)也有其他跟水有關的生物在神話中被賦予創造生命的功能,例如:魚、蛙(聞一多曾作考證,詩經和民謠裡所說的魚,都是跟生殖有關,就好像許多考古發掘出來的器皿上都有魚紋或蛙紋,也是象徵生殖繁衍,而蛙亦是來自水。)。
3. 蛇是一種多產生物,能夠繁衍眾多。
4. 蛇的形態和腸臟相似,參考『女媧之腸』的說法,腸臟因所在位置已被視為生殖有關;而古醫書亦有說:『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傳導變化這現象亦和生殖繁衍有關,所以會把腸臟和有生產功能的陰道視為類同。(是不是有點牽強?)然而,直至曹雪芹寫出紅樓夢的時代,縱使醫術對生殖器官已有足夠的認識,但一般人在說話間還是會把『腸』和生殖混為一談,趙姨娘就曾說探春:『我腸子爬出來的。』表示探春是她親生的女兒。

(怪誕風格是....

女媧名字的媧,讀『蛙』,可能真的和蛙有關係,如果蛇因為與生殖繁衍有關而成為女媧的造型,那麼,蛙也可能以同樣原因而被用作名字,美國著名人類考古學家(??)曾考證出古歐洲有『蛙女神』,從文物中發現女神造型與孕婦生產姿勢相同,而人類胎兒也和蛙類很相像。

以上兩點都是基於先民對生殖的崇拜,仍處於母系社會的時期。

女媧神話的細節一直因社會、文化而被變化。
大母神、太初之母(primodial)、大地之母,代表:創造、繁衍、溫暖、保護,在先民而言已經足夠,但隨著人類文明進步,有了禮教觀念後,最遲於漢代開始,女媧神話『首出御世』,『孤雌純坤』的單一女神完全掌控生殖繁衍的神話背景發生了變化。從許多求子有關的崇拜看到都是女媧與伏羲的交尾圖,情節和其他神話故事類同:『洪水來了,人類滅絕,世上衹餘兄妹二人,不得已而近親繁衍人類。』
這個變化的重點在於女媧從單一的『大母神』降格成為『配偶神』;
更甚的是,漢代石刻畫像與磚畫中常見人面蛇身的女媧、伏羲交尾圖,『伏羲居左捧日,女媧居右捧月』,顯示男尊女卑、父系社會的開始。
然而,女媧曾負起了『補天』的責任,所以並不單純代表著繁衍,更是『救世之神』,梅新林在他的【紅樓夢的哲學精神】裡把女媧看作神界的救世之神,相對於劉姥姥這位俗界的救世之神。
神界的警幻仙子是一位命運之神,因為書中的女子都歸類於警幻仙子所管轄的薄命司,她們去到俗界生活在賈府等待她們的悲劇命運,而掌握賈府各人命運的就是賈母。賈母因為她寡母的身份,在這大家族中罕有地以女性身份卻有著被尊崇的地位,這也是一種『孤雌純坤』形成的母神狀況。

曹雪芹以女媧補天來展開這部小說並不單表達了母神的概念,也有以女媧伏羲的亂倫關係暗示了賈家的人倫關係不再健全,家族結構崩潰,繼而導致整個家族的衰落。

(我們也可以在紅樓夢在裡面看到作者是怎樣吸收了神話中的這些元素並運用到人物身上,這些會在後面再說。)

2. 無才補天

就如女媧補天的景況一樣,紅樓夢中,賈府正處於『末世』的狀態中,
第一回中介紹住在葫蘆廟中的賈雨村說他『也是詩書仕宦之族,生於末世』,就是說與賈雨村同氣連枝的賈府就是面臨著末世了。

(教授說,賈雨村名化,諧音『假話』,原籍湖州,諧音『胡謅』,就是作者告訴我們小說並不是真事,所以我們不要以八卦和對照事實的心態去讀。我不知道教授是真的學者心態衹想學術不問其他,還是因為在授課中必得勸喻學生持著端正的心態去看書,反正我看作者用假語村言真事隱做名字,不是此地無銀就是提醒讀者不要當故事看。要知道他這是在說皇帝家的八卦啊,難道能肆無忌憚嗎?乾隆的文字獄也許就是衝他而來的。)

第五回中,探春的判詞也說她生於末世,其實書中還有不少地方都在說著賈府末世的事實。
賈探春與王熙鳳同樣是有治世幹才,但賈探春曾讀書識字,比王熙鳳多了一種內涵,就是『志』,有志的人有較遠的眼界、較高的理想,沒志的人往往衹看到自身私利。
其實探春是比無才補天更悲劇性的角色,她是有才能,亦有志振興家族,可是因為她是女子,必須出嫁,縱有能力也衹能掉下家族離去。(慢著,以前不是有入贅的嗎?)
同一回,王熙鳳的判詞同樣表示她生於末世。


一個家族的末世定義就是:
一.)父母祖宗,根基殆盡
二.)人口凋零,子孫流散

書中兩位有能力為賈府持家的女子,最後一個遠嫁,一個被休;
家族中的亂倫、各營私利的行徑;
家族繼承人,好像賈敬、賈寶玉,缺乏進取的意志,
都是導致這家族走向末世的原因。

真實中,曹雪芹懊悔自己無才補天,小說中,賈探春縱有才也是無力。

然而,賈家的末世也是一種世道的循環,常說的:富不過三代。
三十年就是一代,三十年在個人身上可以有很大的變化;在一個家族,三代就是九十年,賈家已興盛近百年,也是時候有一個轉折。
(轉折也不一定向壞方面走,可是,是賈家的種種內在原因,令他們在這個轉折中往末世走去。)

書中不少地方暗示了賈家過不了這個『百年中變的家族宿命觀』:
一.)第一回,補天石36501塊,代表了一百年,並且餘下一塊;
二.)第五回,寧榮二公對警幻說:『…雖歷百年,運終數盡,不可往回,吾家運數合終…』
三.)第十三回,秦可卿託夢說:『…如今我們家沸沸揚揚,已將百載…』
四,)第七十七回,王熙鳳找人蔘入藥,最後在賈母處要到一枝茁壯的百年人蔘,可是這枝被珍藏百年的人蔘已因年代久遠,已經破敗失去了藥效,正隱喻了賈家的狀況,外表還是很風光,可是內裡卻已衰敗。

¬*¬*¬*¬* 01:17
說到這裡,老師說要為大家補充一個情節,就是對秦鐘的解讀。

脂批說作者以諧音『情種』的為秦鐘命名,觀乎他的行為,是一種反諷。
但作者對秦氏姊弟的塑造未必是我們一向所以為的,彰顯超越禮教的『情』的力量,所以姊弟倆的行徑都不容於世俗,
第十六回中,秦鐘臨終之時,懺悔以往與寶玉都自以為有見識,不守法規,勸戒寶玉以後要爭取功名。
所以教授認為秦鐘並非情種,而是『暮鼓晨鐘』,有警世作用。這也是作者對自己年少時沒有用功,不能挽救到家族的懊悔。

『紅樓夢是一個有高度自傳性質的xx創作』
文學批評家說:自傳式創作並不是指把經歷過的事情一一寫出來,真正自傳式創作絕對不會是『個人主義』和『主觀性』的,以自傳體寫作的衝動都是出於一種『懺悔式』的『xx感覺』有關。
香港學者余xx說,讀了紅樓夢篇首作者的自白後,也認為作者寫作的原動力就是自我懺悔,而透過寫作自我救贖。
princeton教授蒲xx也說:『很多人基於小說的自傳性質,誤以為賈寶玉衹代表作者自身的本相,就是混淆了創作者跟主角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他不以為然,他說自傳體的虛構作品也常常帶有作者自己往事的反諷意味。』

所以,作者經秦鍾的口,說出他往日的無知和過錯,表現了他現時的懊悔,除了懺悔,亦有一種抒洩的作用。

3. 石頭所代表的人格特質 1:32

處境 –
石頭的處境正解釋了賈寶玉的處境,石頭對自己被留下也曾『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慚愧』,後來聽到僧道二人說到紅塵中的榮華富貴,才起了『到富貴場中溫柔鄉裡享受幾年』的想法。道家說的『無用即是大用』,看補天神話中,三萬多塊石頭去補天,被規限在一個位置上,倒不如餘下的一塊,逍遙地看世情,所以賈寶玉就是這麼逍遙地在大觀園中生活。
但這衹是對這畸零處境的一個正面解讀,另方面看,就是人才的浪費,個人能力不能發揮,無奈中的選擇。
(可是賈寶玉,或說作者,少年時不思上進是因為知道以後會無才補天嗎?孰是因孰是果?)

人格 –
『石可磨也,不可奪其朱』
補天石不是普通石頭,是被女媧過鍛造過的、懷著補天志向但卻鬱鬱不得志的五色石,所以並非代表一般直覺以為的純樸混沌。(那麼,是不為時用看破世情的淡薄?還是想在另一場境大顯身手的抱負?看來都沒有,就衹是『我就看看』的心態。)

第二十二回,黛玉問寶玉:『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你有何貴?你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
寶玉的同輩都是單字命名,衹有寶玉是兩字,這兩字兼備了人世間和自然界至珍貴的特質,導致了他人格上的矛盾掙扎。
(兼具兩界之至美,這不是相得益彰嗎?也許作者就是以此自怨,辜負了那麼好的先天後天條件。)
(還是抱怨家族對自己過大的期望?)
可是由補天石看寶玉,他卻不是那麼至堅至貴,相反地,他是一件『瑕疵品』。
三萬多塊補天石被鍛造,準備負起補天的任務,是一個從『自然』到『文明』的轉變,就正如一個小孩從小受教育,為將來負起各種責任,是『脫母入父』的蛻變。可是補天石被棄,就如寶玉沒法脫離母系生活走進父系世界一樣,他不能亦不想離開『大母神』所護蔭的世界,走進文明的有規範有責任的世界(教授說xxxx,我一個字都聽不出來)。(學者想得真多,其實這情況簡單地說就是:寵壞)
而補天石被棄下,很有可能是一件瑕疵品,也並未有完成所有鍛造程序,卻又已經不是普通石頭,這也和賈寶玉因為賈母過份溺愛而錯失許多受教育的機會,然而他終於要長大負起責任一樣,都是沒有足夠能力前進,可是也不能回頭,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作者在書中也有不少地方暗示了這情況。


~*~*~*~*~*~*~*~*~


歐教授對紅樓夢有很多心得,在講課中,她多次想加以補充,衹因為怕補充太多課會上不完而作罷。
這小說也的確讓人想到很多,也許作者未必想牽連、有參考這麼多的各種關係和典故,可是小說出來就是有令人思考的力量,也是它的一種魅力啊。

這篇也太多"xx"了吧,沒辦法啊,反覆聽了許多次都聽不出來,也許以後找到了再補上吧。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101S12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